
“闲置校舍租赁、果园800亩、种植农田1220亩、垂钓中心30亩、土地流转……”一张脉络清晰的村集体“家底清单”格外显眼,新联村华丽蜕变的背后是村集体经济的持续发力,截止2023年年底,该村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将达50万元以上。
图|新联村村部
但其实在多年前,新联村的集体经济收入还是“一穷二白”,资金亏欠严重、基础设施落后、污水横流、耕地抛荒等现象是“家常便饭”。
为了突破发展困境,新联村党总支书记凌国旗团结带领村“两委”和全村群众艰苦创业、大胆创新,通过厘清自身“家底”,将村集体资产资源的存量、价值和使用情况全面开展盘点核清,按照“能用则用、不用则售、不售则租、能融则融”的原则,让农村大量闲置、低效的“沉睡资源”,变成能交易、能变现、能增收的发展资产。
“荒山”变“沃土”
对荒废山林、耕地进行统一发展规划,实现集体土地流转1220亩,与公司合作种植双季稻及油菜田,产生资金收入5万余元。
“空房”变“金屋”
将已无法产生收益的平益高速搅拌厂、碧联小学、新群小学、旧村部等闲置房屋进行出租,通过招商引资引进企业两家,产生资金收益30万余元。
改造后
“洼地”变“池塘”
将50亩坑洼地实现再利用,30亩打造为垂钓中心发展旅游产业,剩余20亩用来建设湖藕种植基地,促进经济循环发展。
去年,“庭院经济”首次被写入中央一号文件,大背景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、守牢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的需要。
于是,新联村乘着东风,积极引导村民整合房前屋后杂草丛生,乱堆乱放的闲置土地120亩,发展能带动村民增收致富的“庭院经济”。
“其实,‘庭院经济’背后蕴藏着巨大潜力,我们还可以做好一二三产业结合文章,和休闲农业、乡村旅游等产业横向联合,开发以农耕文化为主题的农旅观光项目。”新联村支部书记凌国旗说道。
2023年以来,新联村力图抓住“农旅双链”新机遇,迎合现代“微度假”短程游周末游新需求,探索出“村部举旗+公司支持+农户参与”联合发展模式,推动资源变资产、资金变股金、农民变股东,让“方寸闲地”变身“增收宝地”。
将来,新联村发展“庭院经济”有哪些思路,
让村里变得既有看头又有赚头?
发展果园采摘中心
栽种茶树、枇杷树、橘子树、柚子树、甘蔗等果树,消费者可以同时享受采摘与品尝的双重乐趣。
发展亲子开心农场
开发“共享菜园”,为游客提供新鲜安全的有机蔬菜,还可以通过菜园认领,亲手种植、采摘,让家长带领儿童认知农作物,体验耕种与丰收乐趣。
发展渔趣垂钓中心
结合节日活动承办各种钓鱼比赛和趣味钓鱼活动,在生态露营区开发露营、烧烤、团建、亲子互动等项目。
发展生产生活服务
推出一批休闲农庄、农家乐等餐饮服务中心,创办一批电商销售点、直播带货点、快递代办点,通过人气增加个体农户经营收入,带动村民创收致富。
发展娱乐活动中心
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为主阵地,建设游客接待中心,常态化、创新化开展生活服务、医疗保健、科学普及等活动,提供特殊人群公益关爱服务。
“将来,回归大自然、体验民俗风情的乡村休闲旅游是主攻发展方向,我们要吸收好的经验方法,带动其他村共同增收致富,全力打造乡村振兴示范点!”天岳街道党工委书记周李表示。
“沉睡”的资源已重获“新生”
不仅盘出产业新机遇,更盘到村民的心中
这个充满活力和希望的村庄
将继续坚持创新理念
用活闲置资源、用好零散资源、用强特色资源
逐渐走出一条农民增收、农业增效、村集体壮大的
乡村振兴致富路
......
责编:彭逸
来源:平江县天岳街道办事处
下载APP
分享到